新購燃油機車全面將稅引基層電動機車行不滿:扛著石頭上山,政府卻還要踹我們一腳!

立法院今(29)日三讀通過《貨物稅條例》修正案,新購燃油機車可享全面降稅 2,000 元,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基層電動機車行表示不滿,批評此舉完全缺乏配套措施,不僅可能打擊電動機車市場,更恐讓台灣「運具電動化」的轉型進程大幅延宕。

 

 

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(SMAT)指出,審計部在最新決算報告中早已直言,政府推動電動機車政策成效有限,不僅相關預算執行率偏低,銷售占比多年來也停滯不前。如今政府一面喊出「2040 年電動機車市售比 100%」,卻又反手調降燃油機車稅負,卻未同步推出電動機車補助與配套,難怪基層業者會群情激憤。

 

基層心聲:真心支持卻換來心酸

 

「我們是最聽話、最積極響應政府的業者,卻換來這樣的結果。」

 

新北市機車公會三蘆分會會長、鴻寶車業董事長洪宗寶直言,當初政府喊出推動運具電動化,他第一時間跟進投入,甚至「賭上身家」經營電動車,卻眼看補助逐年縮減,如今連油車都能享降稅優惠,卻不見政府加碼支持電車,讓他直呼「情何以堪」。

 

他更進一步指出,現在消費者走進門市,開口第一句往往是:「新聞說買油車降兩千,比較划算啊!」他感嘆:「幾年的市場變化,造成電動機車專賣店一家一家收掉,倒下去的都是最相信政府、最用力投資、最積極轉型的車行,現在卻真心換絕情,這種感覺比什麼都還要心酸。」

 

嘉義市機車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、智慧嘉動力科技總經理陳慶全則指出,推廣電動機車最辛苦的就是市場教育,業者花錢印文宣、辦體驗活動,只希望民眾能多一次嘗試;然而,政府卻在此時調降油車稅負,卻沒有相應平衡政策,形同讓努力付諸流水。他形容:「業者不是沒努力,是真心想把市場帶起來,但推廣電動機車就像扛著石頭上山,已經很吃力,政府還時不時踹一腳,叫大家怎麼活?」

 

陳慶全進一步指出,外界看到的只是「預算執行率不佳」,但這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,而是代表街頭巷尾有好多家撐不下去的電動機車行,難道真的要逼我們這些小店家走上街頭嗎?

 

產業呼籲:補強配套,避免淪為口號

 

SMAT 強調,調整貨物稅雖有其政策考量,但若沒有對電動機車的配套支持,將使市場走回頭路;並強調早已提出「電動機車 333 政策」:經濟部補助車行每售一台電動機車 3,000 元、環境部恢復新購電動機車 3,000 元補助、交通部再補貼使用者每月 300 元電池資費。

 

SMAT 呼籲,政府應立即檢視貨物稅修法對市場的長期影響,並加速補強配套措施,否則台灣電動化推動恐淪為口號,最先支持政策、最積極投資轉型的基層車行,也可能在政策缺乏支持下被迫一一倒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