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人「經濟有餘裕」認知是日本的近兩倍!台灣博報堂集團發表生活者研究「Upper Middle 消費行動與洞察」

台灣博報堂集團首次在台發表生活者研究的成果:「Upper Middle 消費行動與洞察」,揭示在充滿挑戰與變動的 2025 年市場環境下,台灣的「上層中產階級」(Upper Middle),正成為市場中堅的消費力量;台灣博報堂集團提出關鍵字「持盈」作為台灣經濟發展中驅動 Upper Middle 階層行動的欲求,同時也對今後的行銷方向給予啟發性的觀點。

 

 

博報堂以本土觀點讀懂台灣生活者

台日受訪者中,台灣人「經濟有餘裕」認知是日本的近兩倍!

 

根據 IMF(國際貨幣基金組織)公布的 2024 年「人均 GDP」統計,台灣已經超越日本;此外,在 IMF 對物價水準差異進行調整後的「購買力平價」排名中,台灣位居世界第 13 名。

 

根據博報堂生活總合研究所進行的定量調查「台灣生活定點調查」,回答「認為自己經濟狀況有餘裕」的人佔 57.0%,遠高於日本的 23.6%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發表的「家戶可支配所得分布變化」數據顯示,在整體可支配所得呈現成長的情況下,上層 20 至 40% 的生活者成長尤為顯著。

 

台灣博報堂集團此次聚焦在經濟條件優於平均、但未達富裕層的上層中產階級「Upper Middle 階層」,他們有寬裕的經濟基礎,引領台灣的新消費行動、生活型態及價值觀。

 

首次在台進行家訪調查 揭開九項象徵性消費行為 × 三大欲求

 

台灣博報堂集團進行家訪調查、深度訪談、量化調查等分析,觀察到 9 項象徵性的消費行動;分別是「小勝利消費」、「安全網消費」、「導航消費」、「内行消費」、「共利消費」、「後青春消費」、「調律消費」、「手作消費」、「氣場消費」。這些行動背後所驅動的欲求是「確保」(希望找到可控的領域、規避風險)、「自證」(希望探索新的可能性,被價值觀相近的人認同)、「蓄能」(希望不被外部世界干擾,打造強韌的內心力量)。更進一步從近年來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寬裕生活享受、多元價值觀,綜合環境風險等因素進行探討後,觀察到這些象徵性的消費行動與背後根本的欲求,反映的是「與其奮力向上、出人頭地,更期待以從容的步調,持續豐富現有的生活與自我風格」。因此,台灣博報堂集團用「持盈」一詞代表現今 Upper Middle 階層背後的深層欲求,這個詞來自成語「持盈保泰」。

 

在台灣博報堂集團所實施的量化調查中,多數 Upper Middle 受訪者選擇「與其比現在更辛苦努力、攀升為更上一層的成功人士,我更傾向在目前生活的階層中、讓自己所在之處變得更好」,佔 71%;此外,也根據 Upper Middle 階層這項「持盈」的欲求,提出今後在行銷觀點上需要具備的新視角。

 

台灣博報堂集團以及集團內的旗下企業,今後也會持續以獨特的視角進行台灣生活者研究,並廣泛提出對未來行銷的建言與啟發。

 

◆生活者的消費意識

 

 

對於調查題目「您認為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是屬於有餘裕的嗎?」,有超過半數的台灣生活者回答「非常有餘裕」和「有點餘裕」,約為日本的兩倍。

 

◆根據家訪調査・深度訪談・量化調査推導出 Upper Middle 層 9 項象徵性的消費行動和背後的欲求

 

 

◆生活者的生活意識

 

 

對於調查題目「與其比現在更辛苦努力、攀升為更上一層的成功人士,我更傾向在目前生活的階層中、讓自己所在之處變得更好。」,共有 71% 的受訪者回答「同意」和「有點同意」。我們觀察到許多 Upper Middle 階層正在實踐以「持盈」欲求為基礎、豐富自身生活。